1月7日下午,在中冶集團暨中國中冶2025年度工作會議期間,部分子企業進行現場述職。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中冶集團黨委書記、中冶集團暨中國中冶董事長陳建光出席會議;中冶集團暨中國中冶黨委常委、中國中冶副總裁白小虎主持會議;公司領導班子成員、非班子高管、其他工作班子成員,各子公司主要負責人、上海企業黨工委書記,總部各部門負責人,部分職工代表等參加會議。
會上,中冶京誠、中冶南方等18家子企業主要負責人聚焦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開展主題教育、落實公司各項重點任務等內容,報告了一年來的生產經營、改革發展、科技創新、黨的建設等主要工作和成效,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了今后努力方向及2025年工作部署,展現出中冶人勤勉擔當的精神風貌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有力促進互學互鑒、取長補短,扎實推動2025年各項工作有序開展、落地見效,全力以赴推進公司高質量發展。
附錄:
中冶京誠:中冶京誠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集團公司和中國中冶年度工作會議部署,響應“大干60天、沖刺全年旺”號召,錨定“一創兩最五強”奮斗目標,推進企業再轉型再升級。全年榮獲集團公司科技創新團隊和協同獎、專利一等獎1項;榮獲中國中冶科技創新先進單位、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榮獲冶金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北京市科學技術特等獎2項,3項技術入選世界鋼鐵工業十大技術要聞;科改示范企業4年考核獲得“兩標桿、兩優秀”成績。一是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再升級。持續優化完善科技體系。建立科技咨詢委員會、總工、專家“三位一體”科技人才體系,構建“1+4”技術產品譜系;持續強化科技攻關創優。啟動企業自主研發項目70項,“首臺套”立項4個重大項目;持續強化科技成果轉化,5項自主研發的科技成果實現工程落地投產。二是主責主業產業支撐再轉型。全年中標冶金業務合同超200億元,海外業務中標合同額43億元。堅持“大商務”和“居家過日子”理念,堅決落實中國中冶《工程項目管理手冊》。熱試和投產工程總包項目80余個,發圖31萬張A1,全年累計榮獲146項省部級工程獎項,同比增長37%。三是改革管理保障服務再提升。中冶京誠冶金公司連續2年榮獲中國中冶三級機構“綜合實力20強”勘察設計類企業榜首,數科公司榮獲三級機構“最佳進步10強”;新增北京市“專精特新”子企業2家。四是基層黨建領導作用再強化。中冶京誠打造“135”黨建工作體系和“創新鑄誠”特色黨建品牌,堅定不移強化全面從嚴治黨,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企業高質量發展。
中冶南方:中冶南方貫徹落實集團公司、中國中冶各項工作部署,錨定“一創兩最五強”奮斗目標,以增強核心功能和提高核心競爭力為重點,加速業務轉型、結構優化、能力提升,持續夯實企業高質量發展根基。一是加壓奮進,全力以赴開拓市場。2024年定位為“高質量市場營銷年”,6次召開營銷工作會,增加毛利率考核指標,按季度發放營銷獎勵,召開營銷區域、業務及人才專題會議,加強營銷聯動,加快出海步伐,合同額超10億元的重大冶金項目有4個,“1+M+N”城建市場布局進一步優化,環保市場領先地位繼續鞏固,裝備制造業務產值持續攀升,海外合同大幅增長。二是堅持以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構建“研究院+專業研究所”兩級研發體系,成功申報國家原創技術策源地;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湖北省科學技術獎,新申請專利超過800件。以技術為依托,完善戰新產業布局,孵化成立柯瑞公司,全年新增1個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個湖北省重點“小巨人”和“專精特新”企業。三是工程履約能力持續提升。酒鋼高爐、越南和發煉鐵煉鋼、漣鋼硅鋼環形爐、敬業超臨界發電、武漢筑芯產業園等一批項目順利建成,獲得全國安全文明施工最高榮譽。四是企業管理提質增效。強化數智賦能與風險管控;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新增兩項“綜甲”資質,“四綜、一甲、一特、六一”資質矩陣位于行業前列。五是黨建引領優勢持續增強。1個子公司獲得湖北五一勞動獎狀,1人獲評中央企業優秀共產黨員,1人獲評中央企業勞動模范,2人獲得湖北五一勞動獎章。
中冶焦耐:中冶焦耐認真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和中國中冶各項決策部署,錨定“一創兩最五強”奮斗目標,穩步推進各項工作。一是聚焦主責主業,轉型升級。精準分析市場,建立“市場開發決策支持中心”,聚焦優質區域、優質客戶、優質項目,踐行三聚焦五聯動,實現資源最佳配置;推動傳統主業再升級,以定制化開拓國內市場,以屬地化開拓海外市場,積極向低階煤分質利用等相關行業領域遷移,拓展市場空間;創新模式,由技術工程化向技術產品化、技術產業化方向探索和邁進。二是堅持創新驅動。以行業高端、智能制造、綠色低碳為三條主線,梳理650個技術節點圖譜,為做精主業提供著力點,為強鏈、補鏈提供新方向;集聚創新要素,將技術專長與知名科研院所對接,建立結對子機制,打造“領域合作”的共創共贏模式;創新激勵機制,11項課題當年立項、當年實現工程化,獲316項發明專利授權,主導修訂1項國際標準,主參編22項國內標準。三是夯實基礎管理。牢固樹立“現場循環市場”和“大商務”的發展管理理念,建設并應用生產指揮調度中心,形成了有焦耐特色的“魚骨圖網絡計劃”管控模式;推進“流程簡約”和11個體系86項基礎管理事項提升工作。四是提升人力資本。系統全面謀劃干部隊伍的配置、交流、梯隊建設,45歲以下年輕干部占比過半;完善科技人才層次分級管理,將科技人才分為杰出、領軍、骨干等三個類別,推進建立“職位體系”;分類分方向地開展基礎理論部培訓。
中冶北方:中冶北方全面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及中國中冶年度工作會議精神,積極響應“大干60天、沖刺全年旺”沖鋒號令,實干攻堅,破局突圍,堅決穩住發展基本盤。一是踐行礦業報國使命,做強做優主責主業。搶抓礦業發展窗口期,采選業務逐年攀升,智慧礦山業務逐步鋪開,多個礦山總包項目相繼落地,實現主要鋼鐵基地大型礦山接續性服務,海外項目規模效應顯現,礦業板塊全年新簽設計合同創歷史新高。二是海外市場業績亮眼,出海步伐加速提質。夯實秘魯、非洲等市場,海外業務由點到面,由斷續到連續,由設計到全鏈條發展。成立秘魯分公司,斬獲首個海外鐵前全鏈條項目,中標亞非拉多地設計項目,海外訂單保持增長態勢。三是創新體系加快完善,科研成果不斷涌現。完善以科研項目全流程管理和成果評價激勵為重點的體制機制。連續兩年獲集團公司科技創新突出貢獻獎,斬獲遼寧省、中國中冶及行業系列獎項,參與集團公司科技專項、中國中冶“181計劃”重大研發項目及屬地重點研發項目。四是推進大商務體系建設,營銷履約互促融合。建立以成本管理為核心,貫穿項目全生命周期“大商務”管理模式。營銷階段著眼防控風險,履約階段降低建設成本,結算階段層層壓實責任,提升履約能力。五是強基固本培根鑄魂,黨建引領聚勢賦能。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開展黨紀學習教育,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和黨建重點任務落實落地,圓滿完成“兩委”換屆,強化黨建賦能發展機制。
中國一冶:中國一冶抓緊抓實“穩增長、抓產業、降成本、防風險、保安全、強黨建”等重點任務,大力開展“大干60天、沖刺全年旺”活動,各項工作平穩有序、扎實有效。一是夯實發展基礎,市場履約兩端發力。堅持市場龍頭地位不動搖,“五個聯動”結碩果,錨定“三大工程”攻堅,中標重慶物流產業園、深圳同勝輸變電管廊、中原高鐵港數字展貿城平急兩用EPC項目等一批重大工程。開展履約管理提升年專項行動,自主開發建設項目數字建造管控平臺,通過數字化賦能項目管理。從江—荔浦高速公路成功實現通車運營目標,為廣西實現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一萬公里發揮至關重要作用。二是守牢發展底線,經營風險有效化解。搶抓化債機遇,加大清收清欠力度,防范投融建項目風險,重大風險逐步化解,持續壓縮各類固定成本,堅持誠信合規經營,加強“兩拖欠”治理。三是增強發展動能,改革創新縱深推進。緊扣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要求,正式發布一冶核心功能和核心競爭力,形成“一核兩翼三特色”業務布局和“213221”企業譜系。啟動“兩基地一中心”建設,培育新質生產力,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武建院成功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吳春橋入選大國工匠培育名單,1項技術獲國家級科技項目立項,6項工程通過中冶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驗收。四是強化發展保障,嚴的氛圍持續加強。突出政治引領,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黨委堅決扛起中央巡視反饋問題整改主體責任,開展系統反思,持續推動整改落地見效。
中國三冶:中國三冶錨定“一創兩最五強”奮斗目標,按照“一增一穩四提升”總要求促改革、防風險、保安全、強黨建,奮力推動各項工作實現新突破。一是突出黨的領導,依規治企顯效發力。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以高質量會議引領保障高效能決策;編制合規“三張清單”,發揮“三道防線”作用;堅定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深化黨紀學習教育,實現依法合規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二是突出市場營銷,區域發展成果顯著。面對市場營銷空前挑戰,通過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強化風險管控,實現精準營銷持續發力,新簽合同額實現穩步增長。三是突出手冊引領,品質履約精益求精。落實《工程項目管理手冊》,進一步優化制度,推行“招用評”三分離,項目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不斷提升,全年安全、環保責任事故為零,項目建設高質量推進。榮獲國家級工程質量成果11項,全國冶金行業優秀工程4項,有色金屬工業優質工程2項。四是突出難中求變,改革攻堅有序推進。推動“四簡企業”建設,規范所屬單位機構設置,優化區域布局;搶抓新能源行業機遇,設立新能源工程公司;成立礦山工程事業部,挖掘和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五是突出夯基固本,基礎管理深入細化。以“基礎管理提升三年行動”為抓手,實現礦山施工資質全覆蓋,助力業務轉型升級;可控費用及“兩金”有效壓降;以前沿技術支撐市場開拓,榮獲省部級科技獎37項;扎實落實黨管人才,嚴格后備干部選拔,積極引進高端人才;打造“五型項目黨支部”,推動“黨建+”升級;通過“全國文明單位”復審,獲評“遼寧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
中冶天工:中冶天工堅持把“一切服務市場營銷、一切聚焦品質履約”作為主軸主線,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態勢。一是頂壓前行,市場營銷穩步增長。堅持“三個深耕”,堅守“三個硬杠杠”,合同質量穩步提升。“1+M+N”區域市場新簽合同在中國中冶子企業對標中,天津、山東新簽合同排名第一,2億元以上項目占比較考核指標高17個百分點,取得公路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和公路行業設計甲級資質,成功晉升“四特六甲”。二是精細管控,履約能力提檔升級。堅持一切圍繞項目轉、一切聚焦項目干,牢固樹立“工期成本”理念、“資金就是生命線”理念、“現場循環市場”理念,強化圍繞資金管項目,不斷推進“大履約”“大商務”體系建設,共獲53項工程質量獎,QC小組發布數量及成果質量均達到歷史新高。三是賦能增效,改革創新強勁有力。兩家二級機構連續獲評中國中冶三級機構“綜合實力20強”,一項國家標準發布實施,專利、工法數量再創新高,獲天津市第三十屆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一等獎一項。四是多點發力,降本增效走深走實。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嚴格管控財務成本。嚴格管控分包成本,嚴格執行分包結算“三級”審核機制。嚴格管控采購成本,持續推進“陽光采購”“信用采購”。深入推進資產運營,統籌盤活存量閑置資產。五是聚力攻堅,安全發展基礎鞏固夯實。持續抓深抓實基礎管理提升三年行動,推進“九大專項行動”走深走實,強化向精益管理要效益。
中冶建工:中冶建工緊緊圍繞“一創兩最五強”奮斗目標,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企業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一是深化改革取得成效,基礎管理更加夯實。推進企業戰略目標、經營理念、經營模式、增長路徑、管控能力、盈利水平和工作作風等全方位升級,打造“五個一流”新優勢;以分級授權明晰責權,建立“集中集約與分級授權”管理體系,提高管控水平、提升管理效率;聚焦價值創造、堅持業績導向,以制度建設為抓手、以企業文化建設為紐帶,加大考核力度、加強結果應用,持續激發企業內生活力動力,提升隊伍凝聚力戰斗力。二是市場布局不斷優化,經營質效穩步提升。重慶市場“多點開花”,大本營主陣地更加穩固;在全國經濟熱點區域進行市場布局,劃分8個營銷管理區域,進一步優化營銷資源配置;深耕山東、雄安、華中等重點地區,成效顯現;新簽合同的轉化率不斷提高,客戶履約能力和誠信度顯著提升;在“大干60天、沖刺全年旺”活動中,公司上下全力拼搶,加快重點項目落地,順利完成沖刺目標任務。三是履約管理提檔升級,管控優勢愈發凸顯。項目管理“五大能力建設”加快推進,“1323”管理機制高效運行,供應鏈資源建設不斷加強,工程創優屢獲佳績,有效彰顯企業品牌形象和市場口碑;持續加強“全員、全過程、全要素”的“大商務”體系建設,構建低成本競爭優勢;一體推進法治、合規、風險管理,構建大合規、大風控管理閉環體系,風險防范化解有序有效,歷史遺留問題解決成效明顯,企業發展更加穩健。
中國二十冶:中國二十冶推進落實集團公司、中國中冶工作部署,瞄準“一創兩最五強”奮斗目標,緊緊圍繞“深化基礎管理、強化制度執行”年度工作主題主線,不斷夯實管理基礎,在狠抓改革發展的同時,加速推進專項工程建設。一是聚焦治理體系現代化,強化基礎管理提升。持續推進基礎管理提升三年行動,深化供應鏈管理平臺建設,開展15個主要物資品類年度集采工作,實現合同履約平臺一鍵比價下單。二是圍繞項目全生命周期,深化“大履約”建設。穿透式推進項目策劃,精準推進創優計劃,動態監控項目履約,強化技術、質量、環保等系統管控,堅持契約化模擬股份制,全方位護航工程履約。三是狠抓科技創新人才強企,增強創新驅動力。堅持每兩年舉行一次中層競聘,堅持打造專家隊伍,評聘技術、造價、安全等領域高級專家,創新平臺持續進階,多家二級單位獲國家創新平臺認證。四是堅持依法治企合規經營,筑牢風險防控堤壩。開展法律合規三年行動專項工作,落實“管業務必須管合規”,推行兼職法務制度,健全涉外合規機制。五是堅持強化黨建引領,深化構建“大黨建”體系。強化政治擔當,堅持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正風肅紀,嚴守八項規定精神,堅持“日清月統”機制,全面預算管理,黨建引領細化落實安全生產專項行動,守好安全生產防線。
五礦二十三冶:五礦二十三冶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主動融入、全面融入中國中冶,圍繞“一創兩最五強”奮斗目標,立足“一核心兩主體五特色”業務格局,工作呈現三個方面的亮點:一是專業優勢打造持續發力。有色冶煉方面,全年合同簽約量同比增長70%,營收同比增長100%,承建的新疆農六師、山東創源的電解鋁、氧化鋁項目,分別創造了國內建設投產的最快紀錄。圍繞鋁行業從碳素焙燒、陽極組裝、電解鋁廠房、煙氣凈化、赤泥沉降建立了全工藝流程的服務能力,成為名副其實的有色冶金施工領域的排頭兵;礦山建設方面,營收復合增長率超20%,其中尾礦庫的承接數量累計已超過260座,也是國內這個領域名副其實的排頭兵;幕墻施工方面,新建一個加工基地,自主研發了一套ACW幕墻數字化系統,獲獎很多,成功跨身國內第一梯隊。二是海外業務開拓創歷史新高。按照“規模做大、管控做強”的總體部署,全面強化對海外業務的拓展與管控,全年承接海外項目12個,合同額超32億元,創歷史新高,并且出臺了一系列海外業務的制度與流程,全力防范海外業務風險。三是成本管理“六部曲”全面實施。2024年3月,發布《項目成本管理“六部曲”》,將項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的關鍵環節提煉固化,對責任成本、目標成本重新界定,合同效益和管理效益界線更清晰,責權利進一步統一。2025年,公司將聚焦主責主業,深化全面融入,持續打好“營銷攻堅戰、營收突圍戰、現金流保衛戰”,鍛造核心專長,堅定不移推進企業“再轉型、再升級”。
上海寶冶:上海寶冶錨定中國中冶“一創兩最五強”奮斗目標,圍繞“穩增長、強產業、抓創新、促改革、降成本、防風險、保安全”工作主線,銳意進取、難中求成,生產經營和黨的建設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一是堅持凝心鑄魂,根魂優勢更加鞏固。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把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作為第一任務,不斷筑牢思想根基。二是堅持夯基提質,經營根基更加堅實。深入開展基礎管理提升、提質增效等專項行動,精細管理賦能企業發展。市場營銷聚焦“三優”建設、強化“五個聯動”,中標海內外一大批有影響力的重大標志性項目。項目履約以《工程項目管理手冊》深化執行為抓手,樹牢“現場循環市場”理念,全面提升項目履約能力和創效水平。全年420余個在建項目平穩履約,榮獲中國鋼結構金獎5項,省部級質量獎項74項,全國、省部級安全生產標準化工地60余個。三是堅持轉型升級,創新動能更加充沛。根據再轉型再升級工作要求,系統梳理產業譜系、技術譜系、人才譜系,打造“建設+”業務鏈條,全力打造第二增長曲線,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四是堅持深化改革,內生動力更加強勁。緊緊圍繞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著力發揮“三個作用”,重點突出“三個明顯成效”,實現優化調整布局結構、創新驅動科研成果取得新突破,榮獲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3項、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近70項。五是堅持底線思維,風險屏障更加筑牢。通過全力壓降“資產負債率”、確保現金流回正、筑牢安全底線,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確保在市場的風浪中穩健前行。
中國華冶:中國華冶錨定“一創兩最五強”奮斗目標,聚焦礦山主業和特色優勢業務,奮力開拓市場,抓好項目履約,總體經營呈現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一是礦山業務發展穩健。集團公司內部協同成效明顯,新簽合同額、基建和采礦承包業務規模同比大幅增長,海外礦山資源業務實現產銷兩旺,超額完成增儲上產目標。二是地表板塊特色優勢日益凸顯。承攬的山東裕米生物150萬噸/年玉米深加工淀粉EPC項目,是國內單線產能最大的玉米深加工工程;承攬的鞍鋼尾礦固廢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是國內目前在建直徑最大的尾礦濃縮池工程。三是項目履約創優創獎成果豐碩。全年獲得國家級安全文明工地項目1項、省級2項、市級2項,創省(行業)級質量獎17項、市級質量獎19項、國家級QC成果獎1項、省(行業)級QC成果獎33項。此外,中國華冶杜達礦業公司獲得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安全健康礦山企業獎,這是巴基斯坦政府首次授予在該國境內運營的礦山企業。四是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公司承擔的國資委未來產業啟航行動計劃項目“超深豎井智能化施工關鍵技術與裝備”已形成初步成果,全年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其中《復雜條件超大超深豎井建設關鍵技術與應用》獲得冶金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這是公司歷史上首次獲得該獎項。五是黨建工作深入融入生產經營。在涿州總臺、陳臺溝鐵礦、湖南有色錫礦山等19個項目廣泛開展以“八比八保”為主要內容的勞動競賽活動,助力施工生產順利進行。《提升基層黨建體系化、規范化、精細化水平的探索與實踐》被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評為2024年工程建設企業黨建工作一等成果;新聞作品《有一種溫暖,叫跨越井下410米和5000多公里的平安大拜年》被中國行業報協會授予全國行業媒體優秀作品;馬萬水小組被評定為“班組文化建設五星級班組”。
中冶交通:中冶交通全面貫徹集團公司、中國中冶各項決策部署,縱深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和“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工作任務,穩中求進,實現企業持續穩定發展。一是多措并舉筑牢安全生產防線。重視安全隊伍建設,實現注安持證比例達18%;堅持科技興安,助力安全質效升級,獲得8項實用新型安全專利和1項《橋梁工程安全生產隱患圖集》軟件著作權;推行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獲得國家級建設工程安全生產標準化工地1個,省級安全生產標準化工地12個,地市級安全生產標準化工地15個,實現了安全目標和成果轉化協同進取的良好態勢。二是主動作為化解歷史遺留問題與重大風險。通過強化與中國中冶各部門的溝通聯動,實施穿透式監管,以點對點幫扶等精準施策,及時化解歷史遺留問題與重點項目風險,為企業穩健經營提供了堅實保障。三是創新思路推動基礎管理提檔升級。科技創新體系逐步完善,創新成果涌現,年內獲得省部級工法13項、省市級QC成果獎20項、新申請專利116件(其中發明專利42件)。合規管理體系建設成果顯著,獲得北京中建協頒發的合規管理體系國際國內雙認證證書,獲評北京經開區2024年度統計誠信示范企業。
中冶置業:中冶置業緊扣集團公司、中國中冶年度工作會議部署,以黨建為引領,以巡視整改為抓手,全面落實“去存控增防風險”要求,全力探索新發展模式。一是銷售去化斬獲新業績。實施“5+5+5”整體銷售方案和項目“一案一策”銷售策略,開展“聚精英·拼銷售”勞動競賽,杭州錦繡公館突破限價、雄安德賢公館逆市熱銷。落實“兩優一控”“三抓一防”要求,各級領導班子成員親自掛帥,“兩金”壓降成效顯著。二是市場拓展實現新突破。承接石家莊裕華區東王代建項目。奮力開拓物業市場,成功進駐秦皇半島六區和煙臺天翔名苑項目,物業管理面積新增63萬平米。落實“建管分離”,成立商管公司、獨立物業公司,實現“專業人干專業事”。三是企業治理注入新動能。深入開展基礎管理提升三年行動,壓減職能部門,減少管理層級,實施“總部+城市公司”的管理模式,明晰開發建設、資產運營、物業服務的管控關系。規范開展定崗定編工作。建立成本數據庫、標準合同文本庫,出臺施工工藝手冊,編制開發項目和物業安全風險清單。四是黨建引領邁上新臺階。印發《以“黨建+”引領基層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分類指導方案》,按照業務單元促進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創建“黨建+”項目47個,深入開展“黨建+工程建設”,圓滿完成重大工程進度目標。樹立“包頭模式”標桿,探索“逆境銷售”新渠道,持續宣傳“國匠品質、極致服務、和諧文化”理念。
中冶金吉:中冶金吉錨定“一創兩最五強”奮斗目標,著力謀發展、優結構、提信心、防風險,高質量發展呈現五大特色。一是發展質量穩中有進。一手抓“量”的穩步積累,牢牢穩住發展基本盤,營收、利潤指標大幅超額完成預算目標;一手抓“質”的全面提升,篤定高質量發展不動搖,靶向發力“兩金”壓降,“一利五率”表現亮眼,發展方向更明、活力更足、質效更好。二是發展基礎穩固夯實。堅定踐行“礦業報國、礦業強國”初心使命,持續釋放“增資擴儲”巨大潛力。一方面著力增存量,新增鎳、鈷資源量45.94萬噸和4.69萬噸,分別完成預算505%和469%;一方面積極拓增量,多地區、多礦種開發扎實推進。三是發展優勢培育壯大。對內高效推進改造升級工程,解決生產“燃眉之急”,打通發展“堵點難點”;對外充分發揮中國中冶全產業鏈優勢,強化與內部設計、勘察、施工企業聯動,構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協同發展模式。四是發展環境回暖向好。深入踐行“同一個瑞木,同一個社區”的社會責任理念,入選中央企業海外ESG藍皮書治理案例。菌草項目在瑞木落地生根并被應用于礦山復墾,生態價值顯著,也為社區創造就業、商業機會,用“幸福草”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誠意滿滿的中冶力量。五是發展勢頭高歌猛進。系統性實施科技創新、改造升級、二期擴建等改革發展舉措,公司面貌煥然一新,改革紅利持續釋放;全方位打好薪酬福利、職業晉升、績效考核“組合拳”,改革成果惠及群眾,員工士氣空前高漲,敢為善為、奮發有為蔚然成風。
中冶銅鋅:中冶銅鋅緊緊圍繞使命任務,全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圓滿完成年度經營任務目標。一是穩定生產經營基本盤,以增資源為發力點,著力打造“三足鼎立”新發展格局。堅持從全局謀一域,以把握在手礦產資源為重要依托,充分發揮山達克項目基本盤的作用,較好完成主要經濟指標。在海外資源勘探再發力,在邊深部找礦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堅持以一域服務全局,找準自身優勢和國家發展大局的結合點,積極推動巴基斯坦西部邊疆區域協同發展,為擴大海外市場份額打下堅實基礎。堅持“資源戰略是第一戰略”的原則,堅持底線思維,著力解決影響項目開發的先決條件,AB項目推進均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積極拓展非洲資源板塊,先后開展對非洲國家資源項目的考察,逐步構建“三足鼎立”資源開發業務格局。二是聚焦戰略引領,以強管理為關鍵點,打造集團化管控的強大動能。堅持“小企業大管理”,持續培養礦業思維、遵循礦業規律、增強礦業敏感度。積極推進安全誠信體系理論與實踐研究工作;制定《公司內部模擬市場化管理實戰案例》,形成一套可操作、可執行、可復制的管理模式;強化公共安全的管理工作,明確提出將公共安全納入生產要素管理,并作為銅鋅特色安全文化。三是以關心關愛為著力點,營造干事創業良好氛圍。圍繞員工關注的家人就醫、子女教育等焦點、痛點,做好關心關愛有關工作,解決員工后顧之憂。同時,圍繞集團化運作、掌控不確定因素、崗位技能能力、公共安全、風險因素的辨識能力等5個方面,出臺干部能力提升機制,全面提升干部綜合素質。
中冶新能源:中冶新能源錨定“一創兩最五強”奮斗目標,在行業“內卷”式嚴酷競爭中苦練內功,夯實基礎管理,釋放改革活力,實現“好于大盤、優于行業、快于自身”目標。一是堅持聚焦“專精特新”,突破進取。以科技平臺為支撐,聚焦主責主業,做專做大主產品三元前驅體、做精做強電池級硫酸鎳、做特做優氧化鈧和鈧基材料業務、做新做亮電池回收循環利用戰新產業;推進管理“專業化、精益化、特色化、創新化”的“四化”轉型,成為集團公司新能源材料產業鏈上的關鍵一環。二是全面筑牢發展基礎,量質齊升。主營產品產銷兩旺,三元前驅體產銷全球前十、高容量小動力市占率國內領先;高端產品量質雙優,高鎳、超高鎳三元前驅體產銷超過前三年總和,電鍍級硫酸鎳品質、品牌獲市場認可,主產品細分領域差異化優勢顯現;戰略鈧材前景廣闊,氧化鈧和鈧系材料產銷持續保持全球領先,成為國家戰略物資儲備的主要供應商。三是科技創新引領破局,成績斐然。完成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驗收2項;3項技術被評為“國際領先”“國際先進”;開展工藝技改壓降生產成本,電池回收鋰收率較設計提升10%;超前布局迭代升級,鈉電、富鋰錳基、固態等新一代前驅體產品具備量產供貨能力;開展含鎳副產物產品鑒別評估,打通了有價資源循環利用新途徑。四是基礎管理全面提升,煥發新機。精益生產全面實施,榮獲國家級綠色工廠;品控管理實現“四個零”,客訴率顯著降低;人才隊伍活力迸發,引育用留成效顯著;法制合規體系完善提升,法律案件數量保持為零。五是擦亮黨建品牌,獨具特色。打造“五彩黨建”和“黨建+”特色品牌,黨員攻堅出績出彩;解決懸而未決民生實事,職工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中冶長城投資:中冶長城投資開展大量扎實的工作,完成了各項重點任務。在經營指標方面,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凈資產收益率等各項財務指標實現大幅增長,全面完成總部下達的各項財務預算指標。在亮點工作方面,中冶長城投資在公司遷移、建立健全內控體系、市場開拓、落實“五個聯動”和投資模式探索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具體而言,在公司遷移上,中冶長城投資堅決貫徹落實中國中冶戰略部署,按照中國中冶與深圳市政府戰略合作協議的要求完成了向深圳遷移。在內控體系建設上,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制訂修訂制度61項,積極開展內部管理體系建設,建立了市場營銷、投資風控、財務資金、項目管理、黨建、廉政體系等六大體系。在市場開拓上,聚焦經濟發達地區、國家戰略區域,落地兩個重大項目,與政府、平臺公司、智庫建立緊密聯系。在落實“五個聯動”上,召開協同交流會,發揮投資平臺帶動作用。在投資模式探索上,積極推進“三大工程”,跟蹤推進保障房項目,落實股份公司新功能定位,積極謀劃產業投資。2025年,中冶長城投資將通過充分發揮投資平臺作用、建立健全投資公司體系、拓展重點區域布局、繼續探索投資模式、堅持黨建引領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服務好中國中冶再轉型再升級。